热带雨林的附生精灵——蝴蝶兰
阿马比利斯的中文译名为“蝴蝶兰”的是许多改良品种的基础蝴蝶兰的原种。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大轮胡蝶兰,多是以阿马比利斯为源头改良。正式名称为“Phalaenopsis amabilis”。 「Phalaenopsis」”的语源是希腊语的“Phalaina(蝴蝶)”和“Opsis(像..)”。它的花瓣光滑纯白,兼备清洁感和高贵,花形左右对称,让人联想到蝴蝶飞舞的身姿的优雅是其特征。这个品种,由于清秀纤细的花的美丽,在英语圈也被称为「Moth Orchid(蛾兰)」。在日本作为“胡蝶蘭”而广为人知。 阿马比利斯的原产地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带。蝴蝶兰作为生长在热带密林中的附生植物,其生存方式是在树枝上扎根繁衍,当花茎从叶腋处抽出时,花朵便会绽放。也因此被分类为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而生长的“着生兰”。 由于在树冠上层附生,它的花茎并非向上生长,而是横向伸展垂坠开花。因此我们常见的蝴蝶兰,其实是用金属花架"矫正"成直立形态——若任其自然生长,植株将呈现横向延展的姿态。 同样的在日本常用于企业赠礼等场合的大轮蝴蝶兰也会做造型——从植株基部笔直伸出的花茎在中途折弯,以垂坠姿态绽放花朵。这种将花茎大幅弯曲的设计手法,是独有的本土特色。若从系着缎带的正面观赏,所有花朵都能完整呈现。 蝴蝶兰与其他花卉相比,具有花粉飘散量少、几乎无香气的特点。这一特性也是使其成为极具优势的赠礼选择。在需要细致考量的场合(如医院、办公室、花粉敏感者或过敏人群的场所),可以安心相赠。 目前,在日本生产者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从海外进口已培育2-3年、长出叶片的半成品植株,再于本土培育至可销售状态。由于从种子培育蝴蝶兰需耗时约五年才能开花,绝大多数生产者都回避这种原始培育方式。